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却不当回事,觉得只是“上火”。其实,这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早期信号。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病的那些事。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。我们的牙齿并不是直接长在骨头里的,而是通过牙周膜、牙龈等组织固定在牙槽骨中。当这些组织发炎时,就会影响牙齿的稳固性。
牙周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疼痛,但以下几个症状值得警惕:
- 刷牙时牙龈出血
- 牙龈红肿、发胀
- 口臭持续不消
- 牙齿看起来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
- 吃东西时感觉牙齿松动
- 牙齿移位,牙缝变大
主要原因是口腔卫生没做好。当我们没有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时,食物残渣会变成牙菌斑。这些细菌堆积在牙齿和牙龈之间,引发炎症反应。抽烟、糖尿病、遗传因素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1. 牙龈炎:轻的阶段,仅牙龈发炎,完全可逆
2. 早期牙周炎:开始影响牙槽骨,牙龈出现退缩
3. 中晚期牙周炎:牙槽骨明显吸收,牙齿松动
预防牙周病,关键要做好日常口腔护理:
- 每天刷牙2次,每次少2分钟
- 使用软毛牙刷,避免损伤牙龈
- 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
- 每3个月更换牙刷
- 戒烟限酒
- 控制血糖
- 定期洗牙(建议每6-12个月一次)
如果已经出现症状,需要及时就医:
- 龈上洁治(常规洗牙)
- 龈下刮治(深度清洁)
- 根面平整(处理感染组织)
- 药物治疗(局部或全身)
- 手术治疗(病例)
很多人对洗牙存在误解:
误区一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。其实牙缝早就存在,只是之前被牙结石填满了。
误区二:洗牙会损伤牙齿。操作不会伤害牙釉质。
误区三:洗牙一次就够。其实需要定期维护。
研究显示,牙周病可能增加患心脏病、糖尿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等风险。因为口腔细菌可能进入,引发全身炎症反应。所以,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全身健康。
孕期激素变化会使牙龈更敏感,容易出现牙龈肿胀、出血。的牙周病甚可能影响胎儿发育。建议备孕时就要做口腔检查。
是的,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。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牙龈出血、口臭等症状,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
- 牙龈出血超过1周
- 牙龈肿痛明显
- 牙齿明显松动
- 牙齿移位影响咀嚼
- 准备怀孕的女性
牙周病是可防可治的。关键是要早发现、早治疗。不要等到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从现在开始,好好爱护你的牙齿吧!记住:健康的牙龈是不会出血的,如果发现异常,建议及时牙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