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听到“口腔外科”会觉得陌生,其实它和我们日常的牙齿健康息息相关。简单来说,口腔外科主要处理牙齿、牙槽骨、颌面部需要手术介入的问题。比如智齿发炎、多生牙、种植牙前的骨增量手术,甚颌面外伤修复,都属于口腔外科的范畴。如果你遇到下面这些情况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口腔外科就诊。
1. 顽固的智齿问题
阻生智齿容易反复发炎、挤压邻牙,通过拍片评估后,多数需要拔除。尤其是横着长的智齿,自己在家吃药只能暂时缓解,手术拔除才是根本解决方法。
2. 多生牙或埋伏牙
多生牙会影响正常牙齿排列,埋伏在牙槽骨里的牙齿可能引发囊肿。通过微创手术取出,能避免后续问题。
3. 牙齿缺失后的种植修复
如果牙槽骨条件不足,需要行骨增量手术(如植骨或上颌窦提升),这些都需要口腔外科医生配合完成。
4. 颌面部外伤或感染
摔倒磕断牙齿、颌骨骨折,或是的颌面部间隙感染,都需要急诊处理,避免影响呼吸或留下后遗症。
5. 良性或囊肿
颌骨内的囊肿或小早期可能没有症状,但通过X光检查发现后应尽早干预,避免周围组织。
现代口腔外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。以拔智齿为例,采用超声骨刀、微创器械能减少创伤,配合局部麻醉或镇静技术,术中几乎不会感到疼痛。但患者仍需注意:
术前: - 急性炎症期需先控制感染 - 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- 女性避开生理期
术后: - 咬紧纱布30分钟止血 - 24小时内不漱口、不吸吮伤口 - 前三天冰敷减轻肿胀 - 避免剧烈运动和辛辣食物
误解一:“拔牙会伤神经”
医生术前会通过CT评估神经管位置,下牙槽神经损伤概率不足1%,多数暂时性麻木3-6个月可。
误解二:“手术完必须输液”
简单拔牙后口服抗生素即可,只有复杂手术或免疫力低下者才需要静脉用药,过度输液反而增加耐药风险。
误解三:“小孩不能拔牙”
乳牙龋坏或恒牙萌出受阻时,及时拔除反而有利于颌骨发育,具体需由医生判断。
一看资质:医疗机构需具备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医生持有《医师资格证书》和《口腔外科执业范围注册》;二看设备:少配备牙科CT和单独的无菌手术室;三看流程:术前必须进行检查、影像评估和知情同意书签署。建议选择有综合医院背景或专科连锁机构,应急处理能力更强。
后提醒:网络上的“速拔牙”“套餐”等宣传需谨慎对待,真正的微创手术依赖的是规范操作和适宜技术,而非营销话术。有口腔问题建议先做检查,再制定个性化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