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你可能正在被牙周病悄悄盯上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"隐形"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0%,但主动就医的人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隐患。
很多人把牙龈出血归结为"上火",喝点凉茶就对付过去。实际上,持续性的牙龈出血很可能是牙周病的个信号。当牙菌斑在牙龈线堆积,会产生刺激性,引发牙龈炎症。这时候如果及时洗牙,炎症是完全可逆的。
但若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形成牙周袋,细菌开始牙槽骨。这个阶段你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疼痛,但牙齿已经开始"水土流失"。等出现牙齿松动时,往往已经错过佳治疗时机。
对照看看你中了几条:
1.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
2. 牙龈颜色变深红或紫红色
3. 持续性口臭,漱口也难以消除
4. 牙齿看起来变长(其实是牙龈退缩)
5. 牙齿出现轻微松动或移位
出现2条以上就要警惕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记住:牙周病的发展就像温水煮青蛙,等有痛感时往往已经比较。
很多人对洗牙存在误解,认为"会把牙缝洗大"。其实健康的牙齿之间本来就有生理性缝隙,只是之前被牙结石填满了。现在市面上的超声波洁治设备已经非常,配合表面麻醉,整个过程就像用电动牙刷深层清洁,多数人只会有轻微酸胀感。
建议每年进行1-2次洁牙,就像给牙齿做"大扫除"。特别是抽烟、爱喝咖啡茶饮的人群,更要缩短到每半年一次。定期维护的花费,远比后期治疗牙周病便宜得多。
根据病情程度,牙周治疗分为几个阶段:
• 基础治疗:超声波洁治+龈下刮治,去除菌斑和牙石
• 药物治疗:局部使用抗菌凝胶或含漱液
• 手术治疗:针对重度患者进行牙周翻瓣术等
• 维护治疗:定期复查防止复发
值得提醒的是,牙槽骨一旦被吸收就很难自然再生。早期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,而晚期患者可能需要拔除松动的牙齿。现在有些机构鼓吹的"牙周再生术",其实只适用于特定类型的骨缺损,不要轻信夸大宣传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: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震颤清洁
2. 牙线必不可少:能清除牙缝中70%的菌斑
3. 冲牙器辅助:尤其适合戴牙套或有牙桥的人群
后提醒大家:网传的盐水漱口、柠檬汁美白等偏方,不仅对牙周病无效,还可能刺激牙龈。科学护理+定期检查,才是守护牙齿健康的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