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在敲门。作为困扰我国近90%成年人的口腔问题,牙周病早期不痛不痒,却会悄悄摧毁牙齿根基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"沉默"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了:刷牙时牙刷带血丝,牙龈红肿像充了气,口气持续不清新,甚感觉牙齿有点"变长"——这其实是牙龈退缩暴露了牙根。这些症状表明,口腔里的细菌正在牙龈线下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。
很多人误以为牙龈出血是"上火",随便用点牙膏就应付过去。实际上,当细菌侵入牙龈和牙槽骨,就会引发慢性炎症,就像房子的地基被白蚁蛀空,等牙齿松动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重度牙周炎。
这三类人特别容易被盯上:长期草草刷牙的人,牙缝里的食物残渣变成细菌温床;抽烟人群,尼古丁会降低牙龈修复能力;糖尿病患者,血糖高更易引发感染。另外,怀孕期激素变化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增加风险。
值得注意的是,现在30岁出头就出现牙龈萎缩的上班族越来越多。牙科医生发现,这和压力大导致免疫力下降、经常用牙开瓶盖等不良习惯密切相关。
早期牙周病通过洗牙和龈下刮治就能控制。就像定期清理水垢能延长水管寿命一样,清洁可以去除顽固牙结石。如果发展到牙槽骨吸收,就需要做翻瓣手术等治疗,不仅过程较辛苦,花费也更高。
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汽车保养要换机油。日常使用牙线清理牙缝比漱口水更重要,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刷牙龈沟)比大力横刷更有效。记住,电动牙刷不能替代洗牙,再贵的牙膏也治不好已经形成的牙周袋。
"洗牙会不会让牙缝变大?"这是典型误解。洗牙后感觉牙缝明显,其实是清除了原本填满缝隙的牙结石。"治疗能不能一次完成?"轻度患者可能只需1-2次,中重度需要治疗。整个过程基本,现在很多机构都配备镇痛仪。
特别提醒:网传的"牙龈""盐水治牙周"等方法不能消除深层炎症,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牙齿保不住。正规医疗机构会先用牙周探针检查,再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保护牙龈其实很简单:每天有效刷牙两次+使用牙线,少喝碳酸饮料,戒烟限酒,控制血糖血压。家长更要注意,儿童从长颗牙就要开始清洁,青少年正畸期间更要加强护理。
牙齿是我们用一辈子的伙伴。下次看到牙刷上的粉色泡沫时,别再以为"过两天就好",及时牙周专科医生,别让小小的牙龈问题变成大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