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上的小黑点、吃东西时突然的酸痛、冷热敏感……这些可能是龋齿的信号。当牙齿被细菌侵蚀形成龋洞,龋齿填充就是常见的修复方式。简单来说,医生会清除腐烂的牙体组织,再用材料填补缺损部位,牙齿功能和外观。
早期龋齿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但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检查:
1. 牙齿表面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,刷牙无法清除;
2. 对冷热食物敏感,疼痛持续数秒;
3. 食物容易塞牙缝,且伴有异味;
4. 肉眼可见牙齿缺损或有明显凹洞。
拖延治疗可能导致龋洞加深,引发牙髓炎甚需要根管治疗,及时填充能省时省费用。
目前主流材料主要有三种:
1. 复合树脂:颜色接近天然牙,适合前牙或可见部位,可一次完成填充,但耐磨性中等。
2. 玻璃:含氟成分能防龋,对牙髓刺激小,常用于儿童或近牙龈的填充,但色泽稍逊。
3. 银汞合金:坚固耐用且成本低,但颜色不美观,目前使用逐渐减少。
医生会根据龋齿位置、大小及患者需求推荐合适材料。
现代技术已极大降低治疗不适感:
1. 局部麻醉后,患者基本感;
2. 清除腐质过程可能有轻微酸胀,属正常反应;
3. 浅龋通常30分钟内完成,深龋或复杂情况需分次处理。
治疗后2-3小时避免进食,敏感症状一般2-3天会消失。
填充体的寿命与材料和个人护理密切相关:
1. 复合树脂一般可用5-8年,玻璃约5年;
2. 避免咬硬物(如冰块、坚果壳);
3. 使用含氟牙膏,每日配合牙线清洁;
4. 每半年检查一次填充体边缘是否密合。
良好的口腔习惯能延长填充体寿命,降低继发龋风险。
价格受材料、龋齿位置和医疗机构影响:
1. 单颗树脂填充约200-600元,前牙美学修复略高;
2. 通常报销基础材料费用;
3. 建议选择正规机构,填充可能存在材料劣质或操作不规范风险。
1. "不疼就不用治":早期干预能避免深层感染;
2. "材料越贵越好":合适才是关键,后牙更看重耐磨性;
3. "填充完就一劳永逸":定期检查才能及早发现问题。
发现龋齿不必过度紧张,及时规范治疗能有效保存天然牙。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,控制甜食摄入,定期口腔检查,才是保护牙齿的长久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