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,但主动就医的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沉默的口腔健康。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染。就像房子地基被白蚁侵蚀,初期可能只看到墙皮脱落(牙龈红肿),等梁柱摇晃(牙齿松动)时往往为时已晚。细菌形成的牙菌斑是罪魁祸首,它们分泌的会逐渐牙龈、牙槽骨等支撑结构。
容易被忽视的三大预警信号:晨起口腔黏腻感、刷牙出血、偶尔牙龈胀痛。很多人误以为是"上火",喝点凉茶就过去。但若出现持续口臭、牙龈萎缩(牙齿看起来变长)、冷热敏感,说明问题已发展到中度阶段。等到吃东西使不上劲、牙齿自动移位,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幅增加。
抽烟人群患病风险高出2-5倍,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;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,牙周感染更易扩散;孕妇激素变化可能加速病情;长期戴假牙者若清洁不到位,邻牙遭殃概率大增。办公室白领也是高危群体,工作压力大、咖啡续命、刷牙时间短都是诱因。
每天2次刷牙+1次牙线是低配置,但90%的人牙线使用方式错误。正确做法是让牙线呈"C"型包绕牙齿侧面上下刮蹭,而非简单下拉。每半年洗牙不只是清洁,更是的口腔检查。对于已经形成的牙结石,家用冲牙器为力,必须超声洁治。
早期基础治疗(洁治+刮治)好,类似给牙齿做深度SPA;中度可能需要配合局部用药;骨缺损病例会用到引导骨组织再生术。注意!市面上所谓"牙龈仪""牙周病药"都是智商税,规范的牙周治疗必须由医师操作。
改用软毛牙刷,牙膏选含氟即可,功效型牙膏不能治病;餐后清水漱口比漱口水更;爱吃黏性甜食的人要特别加强后牙清洁;吸烟者建议使用含烟草分解酶的专用漱口液。记住:再贵的电动牙刷,做不到每次刷牙2分钟也是白费。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"——是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缝隙暴露了;"治疗一次就能?"——慢性病需要定期维护;"孕妇能治疗吗?"——妊娠4-6个月是相对期。特别提醒:网传的牙龈萎缩再生偏方都不靠谱,现有技术只能控制病情进展。
牙齿是我们每天使用频率高的器官,却容易被怠慢。下次照镜子时不妨观察下牙龈颜色,健康的牙龈应该像新鲜草莓般粉红紧致。发现问题及时就诊,别让"老掉牙"的宿命提前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