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是什么?如何预防和治疗?90%的人忽视的牙齿隐患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刷牙时牙龈出血的情况?很多人以为这只是"上火",殊不知这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个警告信号。据统计,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,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90%,但真正重视并接受治疗的人却少之又少。
一、牙周病:悄悄偷走你牙齿的"隐形"
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(牙龈、牙槽骨等)的慢性炎症性疾病。它像温水煮青蛙一样,初期症状轻微,很多人不当回事,等到牙齿松动时才后悔莫及。
牙周病的四个发展阶段:
- 牙龈炎阶段: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,这是可逆的阶段
- 早期牙周炎:牙龈开始萎缩,出现牙周袋
- 中期牙周炎:牙槽骨吸收,牙齿松动
- 晚期牙周炎:牙齿移位甚脱落
二、这些症状你有吗?牙周病的6个危险信号
-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
- 牙龈颜色变深红或暗红,不再呈现健康的粉红色
- 持续性口臭,漱口也难消除
- 牙齿看起来"变长"了(其实是牙龈萎缩)
- 牙齿松动或移位,咬东西使不上劲
- 牙龈经常肿痛
需要注意的是,牙周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疼痛感,这也是很多人延误治疗的主要原因。
三、牙周病的危害比你想象的更
很多人觉得"不就是牙龈出血吗",实际上牙周病的危害远超你的想象:
- 口腔方面:导致牙齿松动脱落,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
- 全身健康: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
- 孕妇需警惕:可能增加早产和低体重儿的风险
四、牙周病是怎么发生的?主要诱因有哪些?
牙菌斑是导致牙周病的罪魁祸首。当牙菌斑长时间堆积在牙齿表面,其中的细菌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。如果未能及时清除,牙菌斑会钙化形成牙结石,进一步加重病情。
容易诱发牙周病的因素:
- 口腔清洁不到位,刷牙方式不正确
- 长期吸烟
- 内分泌变化(如孕期、青春期)
- 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
- 家族遗传因素
- 长期精神压力大
五、预防牙周病的5个关键措施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,做好这些可以让牙周病远离你:
1. 正确的刷牙方法
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。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小幅水平颤动刷牙龈边缘。
2. 牙线和冲牙器的使用
单靠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缝清洁必须依靠牙线或冲牙器。建议每天少使用一次牙线。
3. 定期洗牙
即使刷牙再认真,也会有牙结石形成。建议每6-12个月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一次洁牙。
4. 戒烟限酒
吸烟会加重牙周病病情,影响治疗。戒烟能显著降低牙周病风险。
5. 均衡饮食
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,适量补充钙质,减少高糖食物摄入。
六、已经得了牙周病怎么办?科学治疗很重要
如果确诊牙周病,不要慌张,现代牙周治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:
基础治疗:
- 龈上洁治(普通洗牙)
- 龈下刮治(深度清洁)
- 根面平整
进阶治疗(针对中重度患者):
- 牙周手术
- 骨移植术
- 引导组织再生术
维护治疗:
治疗后的维护非常重要,需要定期复查(一般3个月一次),否则很容易复发。
七、关于牙周病的常见误区
误区1:牙龈出血是上火,不用管
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典型症状,必须及时处理,否则会发展为更的牙周炎。
误区2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
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去除了原本填塞在牙缝中的牙结石,这是健康的表现。
误区3:年纪大了掉牙是正常的
牙齿脱落不是自然衰老的结果,大多是牙周病导致的。只要维护得当,老年人也能拥有一口好牙。
牙周病提醒:牙周病的治疗与就诊时机密切相关。越早治疗,越好,花费也越少。当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时,就应该及时就医检查。
八、关于牙周病的5个实用小贴士
- 选择软毛牙刷,每3个月更换一次
- 使用含氟牙膏,但不要过量(豌豆大小即可)
- 刷牙后不要立即漱口,让氟化物在牙齿上多停留一会儿
- 定期用舌头舔牙面检查是否光滑,粗糙处可能有牙菌斑堆积
- 发现牙齿敏感及时就医,可能是牙龈萎缩的信号
说到底,牙周病是一种可以预防、可以治疗的疾病。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持之以恒的口腔护理。从今天开始,多给牙齿一些关爱吧,毕竟它们要陪伴我们一辈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