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的乳牙出现小黑点或喊着牙疼时,许多家长都会陷入两难:这么小的孩子需要看牙医吗?治疗会不会很痛苦?作为从业15年的儿科牙医顾问,我见过太多因早期忽视导致恒牙发育异常的。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儿童牙齿那些事。
很多家长认为"乳牙反正要换",这个观念可能害了孩子。乳牙从6个月萌出到12岁左右替换完毕,要陪伴孩子度过重要的生长发育期。蛀牙的细菌会向下侵蚀牙胚,临床数据显示,乳牙龋坏的孩子,恒牙畸形率比正常孩子高3倍。曾有个7岁患儿因乳牙根尖周炎导致恒牙胚钙化不全,不得不进行长达4年的正畸干预。
建议在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进行口腔检查,之后每3-6个月定期检查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诊: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点(脱矿早期)、进食冷热食物时短暂疼痛、牙龈起脓包、牙齿意外磕碰后变色。3岁前完成涂氟,6岁左右及时做窝沟封闭,这两个时间点能预防70%以上的儿童龋齿。
现在的儿童牙科早已不是"电钻嗡嗡响"的年代。主流机构采用的三步舒适化方案:先使用表面麻醉凝胶消除针头刺痛感,计算机控制的麻醉仪能实现缓慢给药,配合动画片分散注意力。对于极度恐惧的患儿,还有镇静和全麻下一次性治疗的选择。不过要提醒家长,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全麻,简单补牙通常30分钟就能完成。
0-3岁重点防治奶瓶龋,喂夜奶后要用纱布清洁牙龈;3-6岁主要处理邻面龋,这个阶段孩子刷牙不到位,牙缝容易藏污纳垢;6-12岁要关注六龄齿保护,这颗早萌出的恒牙终生不换,却常被误认为乳牙。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预防措施,比如较小的邻面龋可以用渗透树脂治疗,避免传统磨牙造成的心理阴影。
补牙后2小时内禁食,24小时内避免咀嚼硬物。建议购买儿童专用含氟牙膏(3岁以下米粒大小,3-6岁豌豆大小),配合牙线清洁邻面。对于配合度差的孩子,可以尝试"彩虹刷牙法":把牙齿分成6个色区,每个区域刷10下,变成有趣的游戏。定期用菌斑显示剂检查清洁,这个方法比单纯说教管用得多。
"乳牙不痛不用治"是大误区,等孩子喊疼时往往已经伤及牙神经;"全麻影响智力"没有科学依据,现代麻醉技术很;"乳牙不齐不用管"可能影响颌骨发育。另外要注意,有些所谓"治疗"宣传不磨牙就能治龋齿,这只适用于表浅的脱矿,深度龋坏必须规范治疗。
查看机构的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是否包含儿科诊疗项目;观察诊室是否配备儿童专用牙椅(通常有卡通图案);询问是否采用橡皮障隔离技术(避免孩子误吞小器械);了解医生是否有儿童口腔专科培训经历。不建议单纯因为装修豪华或价格便宜做选择,关键看感染控制流程和医生沟通能力。
控制每天糖分摄入次数比控制总量更关键,连续吃3颗糖比分开吃危害小。推荐"221"护牙法:每天2次刷牙、2次漱口、1次牙线。定期做涂氟和窝沟封闭,这两项预防措施的费用不到治疗费的1/10。记住,帮孩子建立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,比留给他多少财产都珍贵。
孩子牙齿问题无小事,但也别过度焦虑。掌握科学知识,选择正规机构,治疗过程完全可以轻松愉快。下次孩子刷牙时,不妨蹲下来看看他的牙齿,也许能早期发现那些藏在牙缝里的小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