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孩子看牙医这件事,很多家长总是能拖就拖。有的觉得乳牙反正要换不用太在意,有的担心孩子不配合治疗。其实从颗乳牙萌出开始,孩子的口腔健康就需要关注。今天我们就来儿童牙科那些家长该知道的事。
美国儿童牙科学会建议,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应该进行初次检查,晚不要超过1岁。很多家长觉得"孩子牙都没长齐,检查什么",其实早期检查能发现喂养习惯导致的奶瓶龋风险,还能获取的刷牙指导。南京某医院数据显示,3岁前接受过牙科检查的孩子,龋齿发生率比未检查儿童低47%。
这是个高频误区。乳牙的使用寿命有6-10年,它们不仅影响咀嚼功能,还关系到恒牙发育和面部骨骼生长。临床上常见因为乳牙早失导致的恒牙排列不齐。如果发现宝宝牙齿有黑点、缺损,建议及时就医。现在的儿童补牙材料有很多选择,比如玻璃材质就对小朋友特别友好。
儿童牙科诊所会有专门的环境设计,比如卡通主题诊室、动画片播放等。家长可以提前通过绘本讲解看牙过程,比如《鳄鱼怕怕牙医怕怕》就是不错的选择。治疗时采用"告诉-演示-操作"三步法,先用模型演示工具,让孩子触摸感受,能有效降低恐惧感。实在紧张的孩子,可以考虑采用镇静。
这是预防龋齿有效的手段之一,建议6-8岁做恒磨牙,11-13岁做第二恒磨牙。就像给牙齿的沟壑涂上保护层,整个过程。北腔医院跟踪数据显示,做过窝沟封闭的牙齿5年内龋齿发生率降低86%。但要注意,这不是一劳永逸的,仍需配合定期检查。
4岁以上可以选用儿童专用电动牙刷,但要注意:刷头要小,振动频率不超过5000次/分钟,好有压力感应提示。临床观察发现,正确使用电动牙刷的孩子,牙菌斑清除率比手动牙刷高21%。关键是要教会孩子把牙刷放在每个牙面停留2-3秒,而不是来回拉锯式刷牙。
传统观念认为要等换完牙,其实有些问题越早干预越好。比如地包天建议4-5岁就要介入,拥挤可以在8-10岁进行序列引导。现在有MRC功能性矫治器等适合替牙期的方案,利用生长发育潜力引导颌骨正常发育,往往能避免后期拔牙矫正。
首先找到断裂的牙片,用牛奶或生理盐水浸泡,1小时内赶到医院。如果是乳牙,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决定保留或拔除。恒牙断裂则要尽量保留牙髓,进行断牙粘接或贴面修复。平时运动时建议佩戴运动护齿套,特别是参加篮球、滑轮等项目的孩子。
正规机构会采用儿童专用低剂量X光机,辐射量仅为常规设备的1/3。治疗时会使用橡皮障隔离,防止误吞器械。对于特别紧张的孩子,部分诊所"膝对膝"治疗姿势,让孩子坐在家长腿上完成检查。
记住,培养良好的口腔习惯要从颗牙开始。每年两次的检查,加上正确的家庭护理,能让孩子受益终身。下次带孩子看牙前,不妨先和他们玩角色扮演游戏,你会发现,儿童牙医总有办法让治疗变成一次有趣的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