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对牙齿的关注往往停留在是否整齐、是否洁白上,却忽视了牙齿的根基——牙周的健康。牙周问题看似不起眼,却可能引发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,我们就来牙周治疗的重要性,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维持口腔健康。
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,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。初期可能只是牙龈出血、红肿,但如果不及时干预,炎症会逐渐牙槽骨,导致牙齿松动。据统计,我国成年人的牙周病患病率超过80%,但很多人直到问题时才意识到需要治疗。
1. 基础治疗:洁牙与刮治
洁牙(俗称洗牙)是去除牙结石和菌斑的基础手段,能有效缓解牙龈炎症。对于更的牙周炎,医生可能会推荐龈下刮治,清理牙龈深处的牙结石和病变组织。
2. 药物治疗
在炎症急性期,医生可能会配合使用抗生素或药物,但药物只能辅助控制感染,不能替代机械清洁。
3. 手术治疗
如果牙周袋过深或骨缺损,可能需要通过翻瓣术、骨移植等手术方式修复受损组织。这类治疗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完成,患者无需过度担心疼痛。
很多人觉得“牙龈出血是小问题”,但牙周病的是不可逆的。一旦牙槽骨吸收,牙齿失去支撑,终只能拔除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炎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全身健康问题密切相关。早期治疗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降低其他疾病风险。
牙周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。治疗后需坚持:
- 每天使用巴氏刷牙法,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;
- 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及时处理新形成的牙结石;
- 控制吸烟、糖尿病等危险因素。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
A: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空间暴露出来。不及时清理,牙缝反而会被炎症侵蚀得更大。
Q:治疗过程会不会很疼?
A:现代牙科技术已能通过局部麻醉或仪减轻不适感,多数患者反馈治疗过程在可承受范围内。
牙齿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伙伴,而牙周就是它的“土壤”。定期检查、及时治疗,才能避免“土壤流失”导致的牙齿倒塌。如果你已经出现牙龈出血、口臭或牙齿松动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评估,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。
记住:健康的牙周,才是灿烂笑容的真正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