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叶
1000+次浏览
发布时间:2025-05-22 16:03:05
在深圳南山区的口腔医疗圈里,张帅玉医生的名字很多人都熟悉。作为深圳正夫口腔(南山中洲总院)的执业医师,她已经在牙科诊疗一线工作了22年。每天早晨八点,她总会提前半小时到诊室,仔细检查当天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器械消毒情况。这份坚持,一干就是二十多年。
张医生的从医之路始于2002年。当时刚从毕业的她,选择留在深圳这片热土。从基础的补牙、拔牙开始,到后来专攻种植牙和义齿修复,她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临床经验。记得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,因为全口牙缺失长期只能吃流食,张医生花了三个月时间为他设计制作义齿。老人戴上假牙后次咬苹果时的表情,今让她记忆犹新。
在正夫口腔的诊室里,经常能看到张医生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案。她很注重与患者的沟通,每次都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问题。"您的这颗牙就像一栋老房子,牙冠修复就是给它重新装修加固",类似这样的比喻她信手拈来。
种植牙技术方面,张医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。她特别重视术前评估,会根据患者的骨质条件、咬合关系等制定个性化方案。"每个患者的口腔状况都像指纹一样独特",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。曾经有位患者辗转多家医院都被告知骨量不足无法种植,张医生通过特殊的骨增量技术,终成功完成了种植手术。
在全冠牙修复领域,张医生对牙齿形态的把握尤为。她常说:"好的牙冠不仅要结实耐用,更要与邻牙协调自然。"为此她养成了一个习惯——每次做牙体预备时都会反复比对模型,直到找到理想的形态才进行下一步。
义齿制作更是个精细活。从取模到调试,张医生往往要反复调整五六次。有次为了给一位颚骨条件特殊的老人做好义齿,她前后修改了七次设计方案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,让很多老年患者都成了她的忠实"粉丝"。

尽管有22年的临床经验,张医生仍然保持着学习热情。每个月她都会抽时间参加学术会议,了解新的材料和技术进展。诊室的柜子里整齐摆放着各种期刊,有些还贴满了便签笔记。
在正夫口腔这个平台上,张医生和她的团队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诊疗流程。从初诊检查到术后回访,每个环节都有明确标准。医院的CBCT设备和数字化口扫仪,也为她的诊疗了有力支持。
工作之余,张医生常参与社区义诊。去年在南山某个社区,她连续三天为居民做口腔检查,嗓子都说哑了。有同事问她为什么这么拼,她笑着说:"看到老人们的假牙不合适却舍不得换,心里就着急。"
如今在深圳正夫口腔,张帅玉医生依然保持着初的工作热情。每天早上走进诊室前,她总会对着镜子整理好白大褂的领子。这个简单的动作,承载着她对医疗事业的敬畏之心。对于未来,她的想法很朴素:继续提升技术,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