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福州台江区,提到看牙修复,不少街坊会推荐一位笑起来很温和的女医生——黄雅云。作为台江福能海峡口腔门诊部的主治医师,她在这行已经默默耕耘了10多年。每天早晨8点半,诊室的灯总是她个打开,用她的话说:"早点来能多看两个患者,尤其是那些赶着上班的顾客。"
黄医生是福建大学正牌毕业的口腔修复学硕士,但你会发现她从不拿学历说事。有次患者问起学历,她一边调整牙椅高度一边说:"在学校学的是基本功,真正的老师是这些年看的几千例病例。"她的工作台抽屉里放着十几本泛黄的病例笔记,记录着从2013年今遇到的特殊。
在牙齿修复这个领域,黄医生有自己的"三不原则":能不磨的牙不磨,能用微创解决的绝不大动干戈,能一次完成的绝不让人跑第二趟。去年有位老先生门牙崩裂,跑了几家都说要做冠,黄医生用嵌体修复保留了更多健康牙体,老爷子现在啃苹果都不耽误。
说到全瓷牙修复,黄医生在门诊部有个外号叫"毫米姐"。有次做前牙美学修复,为了0.3毫米的色差,她让技师返工了三次。助手小声提醒成本问题,她头也不抬地说:"牙齿是要用几十年的,不能将就。"现在门诊部展示的那组全瓷牙,成了许多年轻患者要做的"同款"。
对于常见的补牙问题,她的建议很实在:"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。别等疼了才来,那时候治疗时间和费用都要翻倍。"有位程序员患者听劝及时处理了初期龋齿,后来特意送来自家种的绿植,现在那盆多肉还在她诊室窗台上长着呢。
夜磨牙导致牙齿磨损的患者,黄医生每月都要接诊二十多例。她不像有些医生直接推荐牙套了事,总会先问清楚职业习惯、睡眠状况。上个月有位老师因为长期批改作业咬牙导致磨损,黄医生除了制作颌垫,还教了几个放松下巴的小动作,上定期跟进提醒。
在嵌体修复方面,她的理念是"要像拼乐高一样严丝合缝"。有颗后牙大面积缺损的病例,她采用高嵌体咬合功能,患者反馈说"比原装的还好用"。这话虽然夸张,但确实说明修复体与天然牙的契合度很重要。
黄医生的预约本上有个特别标记——会用红笔圈出老年患者的复诊日期主动提醒。去年冬天,有位独居老人做完全瓷冠后下大雨没来复查,她下班后带着器械上门检查,这事儿老人逢人就讲。年轻同事们都说,黄医生身上有种老派医师的周到。
现在门诊部的患者群里,常能看到这样的对话:"黄医生,我女儿门牙磕了块碴""拍个照片我先看看,明天早点来"。这种随时在线的支持,或许就是10年临床沉淀下来的底气。
在台江福能海峡口腔,黄雅云的工作日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,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对牙齿修复的专注。就像她常说的一句话:"好牙医不仅要会治病,更要懂得守护患者自信的笑容。"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经她手修复过的牙齿,总能自然得像是天生就该长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