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仁爱口腔医院凤仙医生怎么样?30年修复亲测分享
走进武汉仁爱口腔医院的修复科诊室,总能看到一位戴眼镜的医生轻声细语地与患者交流,她就是被很多老武汉人称作"牙齿修复老匠人"的凤仙医生。这位从医30多年的口腔修复,用她特有的耐心和那双"会说话的手",帮无数人找回了咀嚼的幸福。
"每次看到老人装上合适的义齿后能吃花生米了,或者年轻人终于敢放开大笑了,就觉得这辈子值了。"医生边调整器械边说道,她白大褂口袋里常年装着各式义齿样本,方便随时给患者讲解。
三十载匠心,修复的不只是牙齿
1974年从武汉医师进修学院毕业的凤仙,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会在口腔修复领域坚守大半辈子。从青春年华到两鬓微霜,经她手的修复病例早已过万,但每个患者的咬合习惯、面部特征她依然认真记录在小本子上。
在唐山大地震救灾现场,她连续三天为伤员制作临时义齿;在支援期间,她改良的简易取模法让牧区群众次用上了合适的假牙。这些特殊经历让她更懂得:好的修复不仅要,更要贴合生活。
患者说:她的假牙像"长"在嘴里
- 义齿:采用德国韧性树脂基托,减少口腔异物感
- 固定义齿:控制冠边缘密合度,延长使用寿命
- 特色服务:3次调试,确保使用舒适
68岁的李阿姨是医生的"老主顾",她笑着展示自己用了5年的义齿:"医生做的假牙跟自己的牙似的,啃苹果都不耽误。"像这样的老患者在医生的诊室里很常见,有些甚三代人都在这里做牙齿修复。
在仁爱口腔的日常
每周一三五的上午,医生都会提早半小时到诊室消毒器械。她的工作台上永远整齐排列着各种咬合纸、试色板,每个器械都有固定位置。"修复是个精细活,差之毫厘就会影响使用。"这是她对新入职医生说得多的话。
现在虽然有了数字化设备,但医生仍保持着亲手调改咬合面的习惯。她说机器打磨出的形态固然,但只有手指才能感知到那些细微的摩擦点。"牙齿是要用一辈子的,多花十分钟打磨值得。"
给想做牙齿修复的朋友建议
- 修复前要做好口腔检查,治疗现有牙病
- 选择有长期跟踪服务的医疗机构
- 修复后坚持每年复查,及时调整
当被问到什么时候退休,正在给模具注蜡的医生头也不抬:"等手抖得做不了精密操作的时候吧。"窗外阳光照在她别在胸前的党徽上,那是在支边时获得的纪念章,也是她30多年坚守的见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