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8点,当大多数人才刚开始的工作时,新乡固德口腔门诊部的灯已经亮了半小时。一位头发花白的医生正在仔细消毒器械,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——从业40余年的郭复生医生。
很多患者次见到郭医生都会惊讶:这位说话慢声细语的老,和想象中严肃的牙医形象不太一样。"我年轻时就发现,少一半的患者躺在牙椅上会紧张。"郭医生边说边整理着诊台上的工具,"后来我去北京进修时特别注意学习医患沟通技巧"。
在固德口腔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郭医生会先让紧张的患者坐在普通椅子上聊天,等放松后再进行检查。护士们都说,这是郭医生的"话疗"时间,往往比治疗时间还长。
尽管已经60多岁,郭医生仍然保持着每周学习的习惯。门诊部的书架上,他的学习笔记按年份整齐排列,新一本记录着2024年参加的种植牙新技术培训。"现在技术更新太快了,去年主流的种植体型号,今年就有新改进。"他翻着笔记感慨道。
这种持续学习的态度,让他在多个领域都能服务:
上午10点,诊室里的郭医生正戴着放大镜操作显微镜。"虽然我们是基层门诊,但该有的设备都不能少。"他指的是门诊部近年引进的数字化口腔扫描仪和灭菌系统。不少老患者都记得,五年前郭医生就坚持要求门诊部升级消毒设备。
下午的预约本上,有位从郑州专程赶来的年轻人。"郭医生给我奶奶做过全口义齿,现在老人家80多岁还能啃苹果。"这样的跨代患者在郭医生的诊室里并不少见,有些家庭三代人都是他的患者。
傍晚6点,送走后一位患者后,郭医生习惯性地开始整理病例。"现在大家口腔保健意识强多了,这是好事。"他边说边在电脑上详细记录今天的诊疗情况。或许,正是这种40年如一日的细致,让那么多新乡人愿意把一家人的牙齿健康托付给他。
(本文根据真实医生工作状态撰写,具体诊疗方案需面诊评估。新乡固德口腔门诊部地址:红旗区金穗大道与和平路交叉口东南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