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烟台乐齿口腔门诊部,经常能看到一位戴眼镜的医生耐心地给患者讲解矫正方案,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罗春海医生。从医二十多年,罗医生那份对口腔医学的热忱,依然体现在他细致的诊疗过程中。
2000年初入行时,罗春海就选择了当时还不太普及的正畸方向作为主攻领域。"那时候很多人觉得矫正牙齿只是排齐牙齿,现在大家才知道咬合功能、面部协调同样重要。"聊起,罗医生总是眼睛发亮。
在第四大学打下的扎实基础,加上后来到德国、韩国的进修经历,让他对数字化矫正技术有了独到见解。现在门诊里那台3D口扫仪,就是他坚持引进的设备。"度提高后,矫正过程能少走很多弯路。"
上午十点的诊室里,8岁的小患者正在佩戴MRC矫治器。罗医生蹲下身平视孩子:"今天我们要当太空人咯,把这个宇航员训练器戴好。"这种把术语转化为孩子语言的能力,是他做儿童矫正的特色。
"很多家长问什么时候开始矫正合适,其实6-12岁的替牙期关键。"罗医生办公室墙上挂着的牙列发育图,经常被他用来给家长做科普。他认为,早期干预能避免很多复杂矫正情况。
下午来的白领患者正在隐形矫正。罗医生拿出手机展示:"你看这位患者的3D方案,牙齿会像这样0.2毫米0.2毫米地..."数字化的演示让复杂的治疗过程变得直观可感。
对于成年患者,他特别关注矫正过程中的社交需求:"现在很多隐形矫治器吃饭时可以取下,不影响重要场合,这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。"
作为种植,罗医生的工具箱里永远多准备几种愈合基台。"每个人的牙槽骨条件不同,多备几种型号才能确保手术顺利。"这种细节准备,源于他在韩国进修时养成的习惯。
曾有位骨量不足的患者辗转多家机构,后在这里完成了种植。"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种上牙,更要考虑10年后的使用。"聊起病例,罗医生总会提到"长期稳定性"这个词。
候诊区里,带孩子复诊的李女士说:"罗每次都会检查得很仔细,上次发现孩子有颗蛀牙,还特意提醒我们要先治疗。"这种不局限于主诉问题的性,让很多患者感到安心。
年轻患者小张则对医生的耐心印象深刻:"我问题特别多,罗医生每次都会用我能听懂的话解释,还会画示意图。"
从医二十载,罗春海医生始终保持着每周研读新文献的习惯。问他为什么这么拼,他笑着指指诊室墙上的锦旗:"每次看到患者自信的笑容,就觉得这份坚持值了。"在烟台牙科领域,这样的医生值得被更多人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