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儿童牙科,很多家长的反应是"等孩子换完牙再说"。事实上,从颗乳牙萌出开始,孩子的口腔健康就关系到全身发育。作为从业多年的牙科科普编辑,今天想和大家不同年龄段儿童牙齿护理的重点,这些实用建议都来自临床医生的真实经验。
不少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,不需要特别护理。实际上,婴儿期形成的口腔环境会影响恒牙发育。建议在宝宝出牙前就用纱布清洁牙龈,颗乳牙萌出后改用硅胶指套牙刷。2岁左右可以尝试儿童软毛牙刷,重点是培养早晚清洁的习惯。这个阶段要避免奶睡,喝完夜奶后喂少量清水,能有效预防"奶瓶龋"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1岁前完成次牙科检查。早期检查不仅能发现潜在问题,更重要的是让医生根据宝宝的牙齿状况,给出个性化的喂养建议。
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饮食逐渐丰富,但自主刷牙能力有限。这个年龄段的龋齿往往发生在磨牙的窝沟处,建议在3-4岁进行乳磨牙的窝沟封闭。不要小看这道简单的保护措施,临床数据显示能降低80%的窝沟龋发生率。
家长要特别注意纠正孩子单侧咀嚼、咬嘴唇等小动作。这些习惯可能导致颌骨发育不对称。如果发现孩子有口呼吸症状,建议尽早就诊排查腺样体问题,长期口呼吸会影响牙齿排列和面容发育。
换牙期是牙齿问题的高发阶段。新长出的恒牙表面矿化不足,比牙齿更易龋坏。建议恒磨牙(六龄齿)完全萌出后就做窝沟封闭,这是陪伴孩子一生的牙齿。如果乳牙迟迟不掉而恒牙已萌出,要及时拔除滞留乳牙,避免出现"双层牙"。
这个阶段可以逐步教会孩子使用牙线,特别是正在矫正牙齿的孩子。值得提醒的是,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牙齿不齐,实际上在替牙期存在暂时性错颌是正常的,是否需要矫正要由医生评估。
儿童牙科让人痛心的是,很多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预防避免。建议每3-6个月带孩子做一次常规检查,不要等牙痛才就医。日常护理中,选择含氟牙膏很重要,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,3-6岁用豌豆大小即可。如果孩子抗拒刷牙,可以试试有趣的刷牙计时器或亲子互动游戏。
后想说,孩子的牙齿健康需要家长、医生和孩子三方共同努力。与其等出现问题再治疗,不如从现在开始建立科学的护牙习惯。毕竟,健康的牙齿不仅能让孩子自信微笑,更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