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突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时总留下血印子?这可能不是简单的"上火",而是牙周病在敲门。作为从业十年的医美健康观察者,今天必须和大家这个被低估的口腔"隐形"。据新统计,35岁以上人群中有超过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诊的还不到。
很多人把刷牙出血当作"刷牙太用力",其实这是典型的牙龈炎症状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细菌代谢产生的会刺激牙龈,导致血管扩张充血,稍微碰触就会出血。这个阶段如果及时干预,清洁+正确刷牙,完全可逆。但若放任不管,炎症就会向深层发展,形成真正的牙周病。
曾遇到一位32岁的设计师,长期把牙龈出血归咎于"维生素缺乏",直到门牙出现松动才就医,检查发现已有5mm深的牙周袋。这种情况就需要的龈下刮治了,治疗过程远比早期处理麻烦得多。
1. 持续性口臭:怎么刷牙都去不掉的异味,可能是牙周袋内细菌发酵的味道
2. 牙龈萎缩:牙齿看起来变长,牙根部分暴露
3. 牙齿松动:咬硬物时感觉牙齿"飘",可能伴随咀嚼无力
4. 牙齿移位:原本整齐的牙齿出现缝隙或前突
特别提醒吸烟人群,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等发现时往往病情已较重。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牙周检查,简单的探诊检查就能发现早期问题。
临床研究证实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:
•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2-3倍
• 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以控制
• 孕妇可能增加早产概率
• 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存在关联性
去年接诊的一位高血压患者,在系疗牙周炎后,血压竟比之前容易控制了。这提醒我们,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不可分。
预防牙周病其实很简单:
1. 每天3次有效刷牙(巴氏刷牙法)
2. 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
3. 每3个月更换牙刷
4. 每年少2次洁牙
特别提醒使用牙线的重要性。单纯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牙缝才是牙菌斑的"重灾区"。建议晚上睡前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一次。
根据病情程度,治疗方式也不同:
• 轻度:洁治+口腔卫生指导
• 中度:龈下刮治+可能的局部用药
• 重度:可能需要牙周手术+组织再生治疗
很多人害怕洁牙"会把牙缝洗大",其实是清除结石后暴露出原本被掩盖的牙根。越早处理,牙槽骨吸收越少,治疗越好。
✘ "洗牙会让牙齿变松"——:松动是因为结石太多
✘ "牙龈出血是上火,喝凉茶就好"——:治标不治本
✘ "年纪大了掉牙是正常的"——:牙周病才是主因
✘ "治疗一次就能"——:需要终身维护
记住,牙周病是慢性病,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管理。建立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,配合定期维护,才能保住我们的"原装牙齿"。
如果你已经超过30岁,建议抽空做个的牙周检查。牙齿不会说话,但它们的""往往悄无声息。别等到需要种牙时才后悔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划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