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牙疼到撞墙的经历,相信很多人都有过。那种钻心的疼痛让人坐立不安,吃止痛药也只能暂时缓解。这时候牙医往往会建议:"需要做根管治疗了"。这句话让不少人心头一紧——听着就害怕,这到底是什么治疗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把根管治疗说清楚。
简单来说就是给牙齿做"清创手术"。当蛀牙已经伤到牙髓(牙齿内部的神经血管组织),或者牙齿因外伤导致神经暴露时,细菌会引起牙髓发炎坏死。这时候就需要清除感染的牙髓,消毒清理根管系统,后进行严密填充。
治疗目的不是"杀死神经",而是清除感染源,保留天然牙齿。就像苹果烂了一小块,我们把烂的部分挖掉,剩下的好果肉还能继续吃。
注意:早期可能只是敏感,随着炎症加重才会出现持续疼痛。建议牙齿有不适尽早就诊,越早治疗越简单。
很多人害怕治疗是因为不了解过程。其实现在的治疗已经相当人性化:
医生会通过问诊、敲击测试、冷热测试,配合X光片判断牙髓状态。有些可能需要做牙髓活力测试。
打麻药时有轻微刺痛(比牙龈发炎的疼痛轻得多),1-2分钟后治疗区域就会失去知觉。全程基本感。
用器械在牙齿咬合面开个小洞,直达牙髓腔。这时可能会闻到轻微异味,这是坏死组织的正常现象。
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器械逐步清理根管内的感染物,同时用消毒液冲洗。根管数目因人而异,前牙通常1-2个,后牙3-4个。
用生物相容性材料严密充填根管,防止再感染。就像给水管裂缝做修补,阻断细菌通道。
治疗后牙齿会变脆,需要做牙冠保护(前牙可能只需要树脂填充)。就像给危房加钢筋加固。
⚠️ 很多人问:"能不能一次做完?"
简单病例可能1次完成(约1小时),复杂情况需要2-3次(每次间隔1周)。具体由医生根据炎症程度判断。
术后2-3天可能有轻微胀痛(比治疗前的剧痛轻很多),属于正常组织反应。按医嘱服用药即可,通常3天后不适感会消失。
成功治疗的牙齿和正常牙齿寿命相当。关键是后期要做牙冠保护,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。
感染可能扩散到牙根尖,形成囊肿或脓肿,时会导致骨质。终还是需要拔牙,得不偿失。
前牙和后牙难度不同,根管数目越多收费越高。此外显微根管治疗会比常规治疗贵一些,但度更高。
后提醒:网络传的"土方止牙痛"(含白酒、敷花椒等)只能暂时麻痹神经,无法消除感染。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细菌扩散,增加治疗难度。
牙齿问题无小事,早治疗少受罪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消除对根管治疗的恐惧,遇到牙痛及时寻求牙医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