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缺失不仅影响吃饭说话,还会让人不敢大方微笑。许多中老年朋友遇到这种情况,首先想到的就是装假牙。但究竟什么情况下适合选择牙修复?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,这个实用话题。
1. 当嘴里缺牙数量较多时,比如连续缺失3颗以上牙齿,或者分散缺失多颗牙,义齿往往比固定桥更经济实用。就像搭积木一样,它可以通过金属卡环和基托把分散的牙齿连成一个整体。
2. 牙槽骨条件较差的患者也适合考虑。有些人长期缺牙导致牙床萎缩,或者本身骨质较薄,种植牙可能"扎不稳",这时候牙反而能通过大面积基托分散咬合力。
3. 需要临时过渡的情况也很常见。比如刚拔完牙等待伤口愈合,或者种植牙手术前的空窗期,一副过渡牙能马上解决吃饭问题,价格也比即刻种植便宜得多。
刚戴上假牙的前两周,嘴里像含了块糖是正常现象。建议先从软食开始练习咀嚼,说话时可以大声朗读报纸,这样能更快适应。记住每天睡前一定要取下来浸泡在冷水里,千万别图省事戴着睡觉。
饭后清洗假牙也有讲究。好在洗手池里垫块毛巾,万一失手摔了能有个缓冲。用软毛牙刷配合假牙清洁片就行,千万别用牙膏刷——里面的摩擦剂会把假牙表面刮花,反而更容易藏污纳垢。
这两种修复方式各有优势。牙价格亲民,做一副普通款通常两三千元就能搞定,而且不挑人,大多数人都能做。种植牙虽然单价高,但使用感受更接近真牙,维护得当能用十几年。
有个简单的判断方法:如果缺牙区骨头条件好,经济也允许,当然种植牙;要是预算有限,或者全身状况不适合手术,牙就是更稳妥的选择。现在还有些"种植牙+牙"的混合方案,就是在关键位置种两三颗植体来固定牙,既减轻了经济负担,又提高了假牙稳定性。
很多人以为假牙做好就能一劳永逸,其实它和真牙一样需要定期"体检"。正常使用3-5年后,牙床形状会发生变化,这时候需要到医院调整基托或者重衬。如果发现假牙戴着老是磨腮帮子,或者吃饭时明显松动,就是该去复查的信号。
保养得好的牙用上七八年不稀奇,但要注意这期间口腔情况可能发生变化。比如原本作为支撑的真牙又掉了,或者牙龈萎缩导致假牙松动,都需要及时找医生调整修复方案。
无论选择哪种修复方式,建议先到正规医疗机构做检查。医生会通过口腔CT评估剩余牙齿和牙槽骨状况,测量咬合关系,然后给出个性化建议。记住,适合别人的方案不一定适合你,牙齿修复讲究的是"量体裁衣"。
如果决定做牙,次取模很关键。有些患者反映假牙戴着不舒服,往往是初期印模没取准导致的。这个过程需要耐心配合医生,做咬牙印动作时别紧张,自然状态下的印模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