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时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很多人觉得"牙龈出血是小问题",结果拖到牙齿松动才后悔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治疗那些事儿,告诉你什么时候该找医生,治疗过程究竟什么样。
当牙刷毛上带血丝时,八成是牙龈在了。初期可能只是牙龈发红肿胀,称为牙龈炎。这时牙结石像水泥一样糊在牙齿根部,刺激牙龈发炎。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处发展,变成性更强的牙周炎——这时细菌已经开始啃食支撑牙齿的骨头了。
有个典型误区:觉得牙齿不疼就不用管。其实牙周病就像无声的蛀虫,等到感觉牙齿松动时,往往已经丢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牙槽骨。更麻烦的是,研究显示牙周炎可能加重糖尿病、影响心血管健康,真不能小觑。
很多人分不清洗牙和牙周治疗。普通洗牙主要清理牙齿表面的牙结石,而牙周治疗要处理更深层的问题。医生会用器械伸到牙龈底下,清除牙根表面的细菌和结石。这个过程可能分2-4次完成,每次处理不同区域。
治疗时会有轻微酸胀感,但在可承受范围内。现在有不少技术,比如在牙龈上涂表面麻醉膏,或者用超细的工作尖减少不适。整个治疗就像给牙齿做深度大扫除,把多年积累的"垃圾"清理干净。
刚做完治疗那几天,牙齿可能会对冷热敏感,这是正常现象。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感牙膏,配合漱口水。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——很多人惊讶地发现,自己刷了三十年牙居然刷错了。
牙缝刷和牙线要成为日常标配,就像每天都要用的筷子一样。有个实用技巧:把牙线当成"的餐巾纸",每吃完东西就清洁牙缝。定期复查也不能马虎,通常3-6个月就要回访,让医生检查维护情况。
"治疗一次就能"是常见的误解。牙周病管理是场持久战,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控制一样。也有人担心"治疗会把牙缝弄大",其实变大的牙缝原本就被结石填满,清除后反而更健康。
备孕女性要特别注意: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,好提前做好牙周检查。吸烟人群更是高危群体,烟草会加速牙槽骨吸收,戒烟能让治疗事半功倍。
预防牙周病其实不复杂,记住三点:每天两次正确刷牙,每次不少于两分钟;学会使用牙缝清洁工具;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。当发现牙龈出血持续一周以上,就别再拖了,及时就医能省下后续大笔治疗费用。
牙齿是我们的天然工具,保护好它们就是在为未来省钱省心。下次看到牙刷上的粉红色泡沫时,希望你能想起这篇文章,及时给牙齿做个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