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感觉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?吃东西时牙齿隐隐作痛?这些可能是牙周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很多朋友对牙周治疗存在误解,觉得不疼就不用管,其实牙周问题就像沉默的火山,早期不处理,后期治疗更麻烦。
简单来说,牙周治疗是针对牙龈和牙槽骨问题的护理。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,如果发现牙龈变红、肿胀、刷牙出血,甚牙齿开始松动,说明牙周已经出问题了。牙周治疗就是通过手段,把这些"闹脾气"的牙周组织拉回正轨。
阶段:牙龈炎。这是早期的信号,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。这个阶段治疗简单,通常一次洁牙就能解决。
第二阶段:早期牙周炎。牙龈开始萎缩,形成3-4mm的牙周袋。这时需要做龈下刮治,把藏在牙龈下面的牙结石清理干净。
第三阶段:中度牙周炎。牙槽骨开始吸收,牙齿出现轻微松动。除了基础治疗,可能还需要配合药物。
第四阶段:重度牙周炎。牙槽骨大量流失,牙齿明显松动甚脱落。这时候可能需要手术介入,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增加。
步:检查。医生会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,拍X光片看牙槽骨情况,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第二步:洁治。也就是常说的洗牙,清除牙龈以上的牙结石和菌斑。
第三步:龈下刮治。用特殊工具深入牙龈下方,把藏得很深的牙结石清理干净。
第四步:根面平整。把被牙结石"啃"得凹凸不平的牙根表面磨平,让牙龈更容易重新附着。
第五步:复查维护。完成治疗后,需要定期复查,一般3-6个月一次。
很多人害怕牙周治疗会疼,其实现在有很成熟的技术。一般来说,洁牙只有轻微不适,深刮治可能会有些酸痛,但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表面麻醉。治疗后的1-2天,牙齿可能会对冷热敏感,这是正常现象,通常很快就会消失。
治疗后24小时内不要吃太烫、太硬的食物;坚持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水;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,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;戒烟限酒,这两样都会加重牙周问题;控制血糖,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往往更难控制。
牙周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,还和全身疾病密切相关。研究显示,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的风险,孕妇患牙周炎还可能导致早产。及时治疗牙周问题,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为全身健康加分。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其实牙缝本来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暴露出真实情况。
"治疗一次就万事大吉"——牙周病需要长期管理,定期复查才能维持。
"年纪大了牙齿松动是正常的"——牙齿松动不是年龄的必然结果,很可能是牙周病导致的。
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;学会使用牙线或牙缝刷;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;均衡饮食,适当补充维生素C;发现牙龈出血及时就诊,不要拖。
牙周健康是口腔健康的基石,早期治疗不仅好,花费也少。如果发现自己有牙周问题的苗头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记住,对牙周好一点,牙齿就能陪你更久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