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突然疼得睡不着?喝口冰水就酸到头皮发麻?这可能是牙体牙髓在向你求救。作为口腔中常见的疾病之一,牙体牙髓病如果放任不管,轻则影响生活质量,重则导致牙齿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,那些藏在牙齿里的“隐形危机”该如何科学应对。
很多人以为牙疼忍忍就过去了,可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中近7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体疾病。典型的症状包括:冷热刺激痛、自发疼痛、咀嚼不适等。这些信号往往意味着牙齿表面的保护层已经受损,细菌正在侵蚀牙髓——那个藏着神经和血管的“牙齿心脏”。
遇到牙齿不适,千万别急着要求医生“直接补牙”。的牙医会先通过三种方式判断病情程度:肉眼观察牙齿变色或缺损情况;探针检查龋洞深度;X光片查看牙根周围组织。曾经有位患者因为怕拍片辐射,坚持要求直接治疗,结果漏诊了隐藏的根尖囊肿,导致后续需要更复杂的手术。
根据损伤程度不同,治疗方式也大不相同:
1. 浅层龋坏: 当病变仅在牙釉质层时,采用纳米树脂填充术,30分钟就能完成,材料耐磨度堪比天然牙齿。
2. 中度损伤: 若龋坏接近牙髓,需要先放置氢氧化钙垫底保护神经,再行修复。就像给牙齿戴上“帽”。
3. 牙髓炎阶段: 这时必须做根管治疗。现代显微根管技术能将清理精度提升到0.1毫米,配合热牙胶充填,可达90%以上。
很多人听到“杀神经”就吓得发抖,其实这些观念早该更新了:
• “治疗要跑三四次”已成过去式,现在多数1-2次即可完成
• 治疗过程会打麻药,疼痛感其实比洗牙还轻
• 做完冠修复的牙齿,咬合力能天然牙的85%
• 没必要坚持“能不治就不治”,拖延只会增加治疗难度
刚做完治疗的牙齿就像动过手术的病人,需要特别呵护:
• 24小时内避免用患侧咀嚼
• 暂时告别火锅、冰淇淋等极端温度食物
• 使用含氟牙膏搭配软毛牙刷
• 每半年做一次涂氟
记住,再好的治疗也比不上预防。每天有效的巴氏刷牙法(牙刷斜45度清洁牙龈沟),配合牙线使用,能预防80%的牙体问题。
面对遍地开花的牙科诊所,建议重点考察三点:是否有的消毒供应室;是否使用橡皮障隔离系统(防止治疗中唾液污染);是否配备数字化牙片机。别被迷惑,有些机构用劣质充填材料可能导致继发龋。
牙齿问题无小事,及时干预才能避免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。下次牙齿发出警告信号时,希望你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