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经常刷牙出血?或者感觉牙齿有点松动?别不当回事,这可能是牙周病在作怪。今天咱们就来这个悄悄伤害牙齿的"隐形",教你如何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很多人觉得自己每天刷牙两次已经很注意了,但牙周病还是找上门。其实问题往往出在细节上:刷牙时间不够30秒、从来不清理牙缝、不定期洗牙...这些习惯都会让牙菌斑堆积成结石,终引发牙龈红肿、出血。
更麻烦的是,牙周病早期不痛不痒,等感觉到牙齿松动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。有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80%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诊的还不到。
1. 刷牙时牙膏沫带血丝,或者咬苹果留下血印 2. 牙龈颜色发暗红,看起来肿肿的 3. 总觉得口臭,怎么漱口都没用 4. 牙齿缝变大了,吃啥都塞牙 5. 牙齿好像变长了(其实是牙龈萎缩了)
如果出现上面任意一条,建议赶紧约个牙科检查。千万别等牙齿摇摇晃晃了才着急,那时候治疗起来又遭罪又费钱。
有人觉得"大不了掉颗牙",其实危害远不止这样。长期牙龈发炎会影响全身健康: -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- 糖尿病患者更难控制血糖 - 孕妇可能增加早产概率 - 还会连累好牙齿跟着松动
扎心的是,牙周病导致的牙槽骨吸收是不可逆的。就像水土流失的土壤,骨头萎缩了就很难再长回来。
早期治疗划算,普通洗牙+抛光几百块就能搞定。如果发展到需要龈下刮治,可能就要两三千了。要是拖到需要手术的程度,费用可能上万。
重点提醒:千万别相信路边小说的"一针"。牙周病是慢性病,需要规范治疗。正规流程包括:口腔检查→拍片评估→洗牙→深度清洁→定期维护,整个过程可能要2-3个月。
1. 改用小头软毛牙刷,巴氏刷牙法刷满3分钟 2. 牙线要用起来,每天少清洁一次牙缝 3. 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,就像给牙齿做体检 4. 戒烟!吸烟会加速牙槽骨流失 5. 血糖高的朋友要格外注意口腔卫生
记住,再贵的牙膏也替代不了正确刷牙。市面上那些"治疗牙周炎"的牙膏,多只能暂时缓解症状,治标不治本。
误区一:"老了都会掉牙"
真不是!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牙齿照样结实,关键在平时维护。
误区二:"治疗一次就能好"
牙周病需要定期复查维护,像高血压一样要长期管理。
误区三:"牙龈出血是上火"
这可能是身体在,盲目喝凉茶会耽误治疗时机。
工作再忙也要记得:午饭后用漱口水、办公室放套牙具、少喝碳酸饮料。现在花在牙齿上的每一分钟,都是在为老了还能啃排骨打基础。如果这篇文章提醒到你了,不妨现在就预约个牙科检查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