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?这些可能是牙周炎的早期信号。很多人以为牙周治疗只是"洗个牙",直到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。作为从业10年的口腔健康观察者,今天用直白的方式告诉你:牙周治疗到底该怎么做。
牙周病初期几乎没有痛感,但病菌会像蚂蚁搬家一样,慢慢啃食你的牙槽骨。等察觉到牙齿移位、牙龈萎缩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中度甚重度。临床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医的不足20%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呈淡粉色,紧贴牙面。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条,建议尽快检查:
- 刷牙时牙刷带血丝
- 牙龈颜色变深红或紫红
- 口腔长期有异味
- 牙齿突然敏感冷热
步:诊断比治疗更重要
正规机构会先拍全景片和牙周探诊,就像给牙齿做"体检报告"。通过测量牙龈袋深度、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,才能制定个性化方案。记住:没有拍片就直接治疗的机构,建议转身就走。
第二步:分阶段治疗
轻度患者可能只需1-2次龈上洁治(俗称洗牙),中重度则需要龈下刮治甚翻瓣手术。治疗过程会有酸胀感,但现代技术已经能控制不适感。
第三步:定期维护
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要复查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。这个阶段很多人容易忽视,导致问题反复。
误区1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
牙缝本来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当然会暴露真实缝隙。这不是洗牙的错,而是牙结石长期占据的"违章建筑"被拆除后露出的。
误区2:"治疗一次就能"
牙周病是慢性病,需要像管理高血压一样长期维护。所谓""都是不负责的说法。
误区3:"价格越贵越好"
基础治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重点在于医生的操作细致程度。当然,如果涉及植骨等复杂手术,设备和材料差异会影响价格。
治疗后的牙齿需要特别呵护:
- 选择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
- 牙线使用要像"拥抱"每颗牙齿的弧度
- 冲牙器不能替代刷牙,但可以作为补充
- 戒烟限酒,减少牙龈刺激
后提醒:孕妇、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更易患牙周病,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。记住,保护牙周就是保护牙齿的根基,现在投入1分精力,未来能省10分治疗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