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饭时突然牙疼,喝冷水热水都不舒服,甚半夜被疼醒……如果你经历过这些,很可能患上了牙体牙髓病。作为口腔常见疾病,牙体牙髓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放任不管还会导致更的口腔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“小毛病”背后的大学问。
我们的牙齿看似坚硬,其实内部结构很精密。外层的牙釉质是人身体坚硬的部分,但一旦受损,细菌就会入侵牙本质,终到达牙髓。牙髓是牙齿的“心脏”,里面有血管和神经,一旦感染就会引发剧烈疼痛。
常见的原因是龋齿。当口腔清洁不到位,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,就会慢慢腐蚀牙齿。另外,牙齿外伤、过度磨耗、牙龈萎缩等都可能导致牙体牙髓病变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初期病变没有明显症状,等感觉到疼痛时往往已经比较了。
牙体牙髓病不是一下子就疼得要命,它会给你一些预警信号:
1. 对冷热刺激敏感,特别是冷饮或热汤时感觉不适
2. 吃东西时某个牙齿酸软无力
3. 夜间自发性疼痛,可能疼醒
4. 牙齿颜色变暗,牙龈肿胀
5. 咬合时疼痛加重
如果出现这些情况,建议尽快就医检查。很多人觉得“忍忍就过去了”,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问题,后可能面临拔牙的风险。
说到看牙医,很多人本能地抗拒。其实现在的牙科治疗已经大为进步,舒适度提升很多。对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,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:
早期龋齿可能只需要简单补牙;如果已经伤及牙髓,就需要根管治疗。很多人听到“杀神经”就害怕,实际上现代根管治疗技术已经很成熟,过程中会使用麻醉,疼痛感比牙疼本身轻多了。
治疗后,医生通常会建议做牙冠保护患牙。这是因为治疗过的牙齿比较脆弱,做个牙冠就像给牙齿戴上“帽”,能延长使用寿命。
再好的治疗也不如不得病。预防牙体牙髓病,记住这几个要点:
1. 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,别忘了使用牙线
2. 控制甜食摄入,特别是粘性糖果和碳酸饮料
3. 每半年洗一次牙,顺便做口腔检查
4. 有夜磨牙习惯的要戴防护牙垫
5. 牙齿缺损及时修补,别等小洞变大洞
很多人对牙科治疗存在误解:
“牙疼了才需要看医生”是错误的。定期检查能发现没有症状的早期问题,治疗更简单,花费也更少。
“根管治疗后的牙齿迟早要拔”也不对。规范治疗加上适当保护,大多数患牙都能用很多年。
“牙齿治疗一次就能好”要看具体情况。复杂病例可能需要多次就诊,这是为了确保治疗。
看牙一定要选择正规口腔医疗机构。正规机构的消毒流程规范,医生资质齐全,使用的材料也有。千万不要因为价格便宜就去不正规的小诊所,一旦出现并发症可能得不偿失。
牙体牙髓病虽然常见,但只要我们足够重视,做到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,就能保持牙齿健康。记住,牙齿问题就像滚雪球,越早处理代价越小。下次牙齿不舒服时,别再犹豫,及时就医才是明智之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