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次听到"口腔颌面外科"这个词会觉得陌生,但如果告诉你这是解决智齿发炎、脸型不对称、下巴脱臼等常见问题的科室,可能马上就有概念了。作为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分支,这个科室处理的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贴近日常生活。
当出现这些症状时,建议挂口腔颌面外科的号:持续3天以上的牙龈肿痛伴随张口困难;磕碰后出现牙齿松动伴随面部肿胀;长期单侧咀嚼导致的脸型明显不对称;反复发作的智齿冠周炎;张嘴时有弹响或卡住的颞下颌关节问题。特别是外伤导致的牙齿断裂,一定要在24小时内就诊,很多牙齿是可以再植成功的。
类是阻生齿拔除,尤其是水平阻生的智齿,现在普遍采用超声骨刀微创拔牙,创伤面能缩小40%左右。第二类是颌骨整形,比如地包天矫正,现在多采用口内切口,避免面部留疤。第三类是涎腺结石,类似"口腔里的肾结石",通过导管扩张术就能解决进食时面部胀痛的问题。这些手术基本都在门诊完成,不需要住院。
术前建议准备冰敷用的冷敷贴(比冰袋更方便贴合面部)、冲洗器(术后24小时不能刷牙时使用)、儿童软毛牙刷(创口愈合期使用)。术后出现轻微渗血是正常的,用消毒棉球咬住40分钟即可。比较特别的是正颌手术后的饮食,需要准备搅拌机将食物打成糊状,推荐南瓜粥、鱼肉泥等高蛋白流食,用婴儿辅食勺进食更。
任何手术都有一定风险,但现代口腔颌面外科技术已经能把并发症控制在较低水平。比如下颌骨手术可能损伤神经导致下唇麻木,现在运用神经监测仪后发生率已低于3%。术后肿胀是正常反应,72小时达到高峰后逐渐消退,配合加压包扎和药物能有效缓解。建议选择有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资质的医疗机构,这类机构必须配备显微缝合设备等器械。
儿童期要关注多生牙和唇腭裂问题,7岁前是干预黄金期;青少年常见颌骨发育畸形,女孩14岁、男孩16岁左右是评估手术时机的关键节点;中年人需警惕口腔囊肿和颞下颌关节病;老年人则要注意假牙修复前的骨增量手术。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联合门诊,正畸科与颌面外科医生共同会诊,避免患者来回奔波。
一是认为拔智齿会影响记忆力,其实智齿与大脑神经没有直接;二是觉得正颌手术很危险,实际上该技术已有上百年发展历史;三是误以为术后必须禁食,其实现代快速理念鼓励尽早进食流质;四是担心全麻影响智力,目前临床使用的静脉麻醉药物6小时就能完全代谢;五是觉得钛板必须取出,其实医用钛合金与人体相容性,除非特殊体质一般不需二次手术。
避免用牙齿开瓶盖等危险动作能预防颌骨骨折;单侧咀嚼不仅影响脸型还可能导致关节紊乱;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颌骨囊肿(有些囊肿初期完全没有症状);控制血糖有助于预防颌骨感染;游泳时尽量避免跳水动作,临床上常见跳水导致颞下颌关节急性脱位的。记住"20原则":每次咀嚼20下,每天张口练习20次,每年洗牙1-2次。
带上既往牙片或CT电子版(存在手机里即可),描述症状发生时间和发展过程,比如"左侧后牙区疼痛放射到耳前,持续5天,吃热食加重"这样的具体描述。可以事先在纸上列出想问的问题,常见的有:预计手术时长多少?需要停工/停课几天?拆线前如何清洁口腔?复诊频率是怎样的?现代口腔颌面外科有很多人性化服务,比如手术过程录像服务,方便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