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刷牙时发现嘴里长白斑、溃疡,总以为是上火。其实这可能就是口腔黏膜病在作怪。作为覆盖口腔内部的"保护膜",黏膜一旦出问题,吃饭说话都受罪。今天咱们就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简单说就是口腔内壁发生的病变。正常黏膜应该是粉红色、光滑湿润的。当出现颜色改变(发白/发红)、破溃、起疱等症状,持续两周不消退,就该找口腔科医生看看了。常见类型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、扁平苔藓、白斑病等,中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。
1. 反复长溃疡:同一个位置溃疡好了又犯,创面像被烫过似的发白
2. 黏膜变粗糙:舌头或颊部有砂纸般的摩擦感,可能伴有灼痛
3. 不明白斑:擦不掉的白膜,边缘不规则,可能逐渐增厚
4. 持续红肿:牙龈、软腭等部位长期充血,吃刺激性食物疼痛加重
5. 张口受限:时可能因黏膜纤维化导致嘴巴张不开
临床发现这些情况容易诱发黏膜病变:长期戴不合适假牙摩擦黏膜、抽烟喝酒、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、缺乏维生素B族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有些口腔白斑可能是癌前病变,早发现早干预很重要。
正规医院一般会先做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检查,且快速。必要时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活检,这是确诊的金标准。现在有些机构采用口腔镜配合特殊染色技术,能更早发现肉眼看不见的病变。
1. 对因治疗:比如戒烟戒酒、调整假牙、控制血糖等
2. 局部用药:含漱液、药膜贴敷、激光理疗等缓解症状
3. 全身调理:补充微量元素,时需口服免疫调节剂
要特别注意,网传的"白酒漱口杀菌""维生素C片敷溃疡"这些偏方可能刺激创面,反而加重病情。黏膜病治疗周期较长,需要定期复诊观察变化。
选择软毛牙刷,刷牙力度要轻;避免过烫、、过酸的食物;坚持使用牙线减少食物嵌塞刺激;每半年洗牙时顺便做口腔黏膜检查。记住,长期不愈合的口腔溃疡一定要及时就诊。
口腔黏膜就像身体的警报器,很多系统性疾病都会通过口腔表现出来。养成照镜子检查口腔的习惯,发现问题尽早就医,才能守住健康的道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