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牙龈出血、口臭只是"上火",殊不知这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85%,但主动就医的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早上刷牙时发现泡沫带血丝,咬苹果留下血印,很多人反应是"牙刷太硬"或"近水果吃少了"。其实健康的牙龈在正常清洁时不会出血,这往往是牙龈炎的典型表现。如果放任不管,牙龈红肿会逐渐加重,发展到触碰就出血的程度。
更危险的是,当炎症向深层蔓延,会牙周韧带和牙槽骨,这时候就进展为牙周炎。牙齿开始松动、移位,甚可能在吃饭时突然脱落。临床发现,中老年人缺牙的罪魁祸首,60%以上都是牙周病。
1. 口腔卫生不达标:牙菌斑是始作俑者。当食物残渣超过12小时未被清除,就会形成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,进而钙化成牙结石。
2. 吸烟习惯: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抑制牙龈循环,降低局部抵抗力。数据显示,吸烟者牙周炎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3-6倍。
3. 妊娠期女性:激素变化会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,孕妇牙龈炎发生率可达70%,称为"妊娠期龈炎"。
4. 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时,口腔更易滋生细菌,伤口愈合能力也较差,容易发展成重度牙周炎。
基础治疗:通过洁治(洗牙)和龈下刮治清除菌斑、牙石。很多人误以为洗牙会让牙缝变大,其实是清除了长期堆积的结石后暴露出原本被侵占的间隙。
手术治疗:对于牙周袋较深的患者,可能需要进行翻瓣术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。现在很多机构采用激光辅助治疗,出血少、快。
维护期:治疗后每3-6个月需要复查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。医生会根据情况做预防性洁治,并指导家庭护理方法。
每天刷牙3次,每次3分钟,每3个月更换牙刷。建议使用小头软毛牙刷,配合巴氏刷牙法(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)。牙线要像用手机一样养成习惯——少每晚使用1次,清洁牙刷够不到的邻接面。
对于已经出现牙龈退缩的人群,可以选择牙间隙刷。记住:漱口水不能替代机械清洁,就像消毒湿巾不能代替洗手。
"洗牙后牙齿敏感怎么办?"这是牙结石清除后的正常现象,一般1-2周会自行缓解,期间避免冷热刺激,可以使用感牙膏。
"治疗需要几次?"轻度牙周炎通常3-4次,中重度可能需要6-8次,具体要根据牙周袋深度和炎症程度判断。
"能吗?"牙周炎造成的骨吸收不可逆,但通过系疗可以控制进展。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,牙周维护也是终身功课。
后提醒:别等牙痛才看医生!建议每年做1次口腔检查,每半年到1年洗牙1次。早发现早治疗,不仅能节省费用,更重要的是保住天然牙齿。毕竟再好的种植牙,也不如自己的原装牙好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