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牙齿不齐要不要矫正?”“30岁还能戴牙套吗?”“哪种矫正方式适合我?”这些问题在正畸科几乎每天都会听到。作为医美行业从业者,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牙齿矫正那些事。
很多人以为矫正只是为了美观,其实整齐的牙齿对健康影响更大。错位的牙齿容易藏污纳垢,增加蛀牙和牙龈炎风险;咬合不正可能导致咀嚼效率低,甚引发颞下颌关节疼痛。正畸科医生在制定方案时,会综合考虑功能改善和面部协调性,而不仅仅是“把牙排齐”。
12-16岁是公认的矫正黄金期。此时颌骨仍在发育,牙齿速度快,矫正周期通常比短30%-50%。但别误会,成年人矫正同样有效。正畸科接诊的患者中,30-45岁人群占比逐年上升。只要牙周健康,年龄不是限制,只是矫正时间可能延长到2-3年。
目前主流的有四种方案:
1. 金属托槽:性价比高,适合学生党和预算有限人群,但美观度稍差;
2. 陶瓷托槽:接近牙齿颜色,隐蔽性较好,价格适中;
3. 隐形牙套:可自行摘戴,不影响社交,适合职场人士,但对自律性要求高;
4. 舌侧矫正:完全隐形,技术难度大,费用较高。
具体选择需结合正畸科医生的面诊评估,比如牙齿拥挤程度、咬合问题等。千万别自行网购牙套佩戴,风险极大!
1. 检查牙周状况:牙龈炎、牙结石需先治疗;
2. 预期管理:骨性龅牙等复杂情况可能需要结合正颌手术;
3. 时间投入:每月需复诊调整,隐形牙套每天佩戴20小时以上;
4. 费用差异:从1万到5万不等,取决于材料和难度;
5. 保持器关键:拆牙套后需坚持佩戴1-2年防止反弹。
初戴牙套的3-7天会有明显酸胀感,这是牙齿受力的正常反应,可用温盐水漱口缓解。每月复诊加力后也可能有1-2天不适,但通常不会影响正常进食。隐形牙套的异物感较轻,但每次更换新矫治器时也会有轻微压力感。
牙周病患者、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、孕妇(建议产后进行)、有颞下颌关节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,都需要先处理基础问题再考虑矫正。正畸科医生会在初诊时做评估,这也是为什么机构一定要求先拍片再制定方案。
一看资质:确认医生具备正畸学背景,而非全科医生转行;二看:要求查看与自身情况相似的矫正前后对比;三看设备:数字化口扫、3D方案设计已成标配。记住,价格过低的机构可能省略了关键检查步骤。
牙齿矫正是一场需要耐心的“持久战”,但回报是伴随一生的健康咬合和自信笑容。如果您有矫正需求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的正畸科面诊,获取个性化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