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牙齿问题离自己很远,直到某天突然牙疼难忍才后悔莫及。其实,口腔疾病大多由日常疏忽积累而成,而预防远比治疗简单得多。今天我们就来,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远离牙医的"钻头"。
早晚刷牙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习惯,但你可能不知道,大多数人刷牙方式都存在误区。首先,牙刷要选择软毛的,硬毛牙刷容易损伤牙龈。刷牙时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用轻柔的力度做小幅度颤动,就像牙龈一样。记住"223"原则:每天2次,每次2分钟,每3个月换新牙刷。
特别提醒:很多人喜欢用力横刷,这会导致牙齿颈部出现楔状缺损。正确的刷牙应该是从牙龈向牙冠方向刷,上牙往下刷,下牙往上刷。
即使刷牙再认真,也只能清洁60%的牙面。牙齿邻接面和牙龈下的菌斑,必须依靠牙线才能清除。使用牙线时,要轻柔地让牙线滑入牙缝,贴着牙面上下刮擦,切忌用力过猛伤到牙龈。如果觉得传统牙线操作困难,可以试试牙线棒,同样能达到清洁。
建议每天睡前用一次牙线,特别是吃完肉类、纤维性食物后。你会发现,即使用牙刷刷过牙,牙线还是能带出食物残渣,这就是刷牙无法触及的死角。
碳酸饮料、果汁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,甜食则为致龋菌养分。如果实在想吃甜食,建议随正餐食用,这样唾液分泌较多,能帮助中和酸性环境。喝完酸性饮料不要立即刷牙,先用清水漱口,等30分钟再刷牙,避免酸蚀的牙釉质被刷损。
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,比如苹果、芹菜,它们能帮助清洁牙面。奶酪、牛奶等乳制品富含钙质,有助于牙齿再矿化。记住,牙齿怕的不是某次大吃甜食,而是持续不断的"零食攻击"。
即使没有不适,成年人也应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儿童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。的洁牙不仅能去除顽固牙结石,还能早期发现龋齿、牙龈炎等问题。很多人害怕洗牙会让牙缝变大,其实牙缝本就是被牙结石撑开的,清除后牙龈健康,反而能更好地包裹牙齿。
检查时医生还会评估你的咬合情况、智齿生长位置等潜在问题。很多口腔疾病在初期几乎没有症状,等感觉到疼痛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需要根管治疗甚拔牙的地步。
孕妇由于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,建议备孕时就做好口腔检查。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差,更要注重牙龈健康。戴矫正器的朋友要使用的正畸牙刷和牙缝刷,每次进食后都要清洁。
儿童从长出颗乳牙就该开始护理,3岁前由家长帮助刷牙。注意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,避免"奶瓶龋"。学龄儿童可以开始使用含氟牙膏,但要注意用量,豌豆大小就足够。
"牙齿白=健康"是常见的误解。天然牙齿本就带有淡黄色,过度追求美白可能损伤牙釉质。还有人认为"老掉牙"是自然现象,其实只要护理得当,牙齿完全可以陪伴终生。"牙疼才看病"更不可取,预防性治疗能省下大笔医疗费。
记住,口腔是全身健康的门户。良好的口腔卫生不仅能让你拥有自信笑容,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风险。从今天开始,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护牙计划吧,你会发现,健康的牙齿就是好的品。
如果觉得这些建议有用,不妨转给关心的家人朋友。毕竟,让爱的人少受牙痛之苦,就是实在的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