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疼不疼”“会不会肿”。作为一项常见的口腔治疗,拔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,但提前了解正确的流程和护理方法,能帮你减少不适感。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方式,说说拔牙那些事儿。
不是所有坏牙都得拔,但遇到这几种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除:蛀牙已经损坏牙根、智齿反复发炎或长歪、牙齿松动到无法保留的牙周病患者,以及正畸需要腾出空间的特殊情况。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牙该不该拔,拍个牙片让医生判断靠谱。
很多人对拔牙的恐惧来自未知。其实标准流程很简单:先打麻药(针头很细,痛感和打疫苗差不多),等牙龈麻木后,医生会用工具轻轻松动牙齿,后完整取出。整个过程通常10-30分钟,复杂智齿可能稍久些。现在很多诊所配备超声骨刀等设备,能进一步减少创伤。
提前做好三件事:一是避开感冒期或女性生理期;二是提前吃饱(术后2小时不能进食);三是告诉医生你的用药史,比如长期吃阿司匹林可能需要停药几天。当天穿宽松衣服,别化妆,焦虑的话可以带上耳机听音乐分散注意力。
咬着棉球40分钟止血别偷懒;24小时内别漱口吐口水;前三天吃温凉的粥、面条;按医嘱吃药;肿胀的话可以冰敷脸颊;千万不能用舌头舔伤口。如果发现剧烈疼痛或出血不止,要立刻医生。
阻生智齿拔除后反应可能更明显,脸肿1-3天都正常。建议提前准备退热贴(贴脸颊比冰袋方便)、儿童软毛牙刷(清洁邻牙更温和)。有人担心拔智齿会瘦脸,其实牙齿在颌骨内部,对脸型影响可以忽略不计。
“拔牙会伤神经”除非是特殊位置的智齿;“麻药影响记忆力”纯属谣言;“上午拔牙更好”其实任何时间都可以;“拔牙后不能刷牙”24小时后就能轻柔清洁;“一定要缝针”简单拔牙并不需要。遇到不确定的说法,直接问医生稳妥。
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先控制指标;孕妇除非紧急情况一般不建议拔;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要评估出血风险。这类人群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详细健康状况,必要时会联合内科医生制定方案。
后想说,现代牙科技术已经能让拔牙过程很轻松。选正规医疗机构,配合医生指导,大多数人第二天就能正常上班。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,不妨在评论区留言,我们会挑出典型问题请医生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