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,或者总觉得口腔有异味,却不当回事。实际上,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病被称为"沉默的口腔",初期症状不明显,但发展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问题。
牙周病简单来说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。我们每天吃东西,牙齿上会形成牙菌斑,如果不及时清洁,这些细菌就会引发牙龈发炎。初期只是牙龈红肿出血,称作牙龈炎;如果继续发展,炎症会深入牙槽骨,这时就成了牙周炎。
现代人的牙周病发病率其实很高。根据门的数据,35岁以上人群中,超过80%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只是多数人初期症状轻微,没有引起足够重视。
牙周病的根本原因是牙齿清洁不到位,但还有一些因素会加重风险:
很多人觉得"牙龈出血没什么大不了",这种想法很危险。牙周病如果放任不管,后果可能很:
首先,炎症会逐渐支撑牙齿的牙槽骨,导致牙齿松动移位。很多四五十岁的人突然发现牙齿变稀、牙齿缝变大,其实就是长期牙周病造成的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菌不仅危害口腔,还可能进入循环,影响全身健康。研究显示,的牙周病与心脏病、糖尿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等都有一定关联。
预防牙周病,关键是做好日常口腔护理:
如果已经出现牙周病症状,建议尽早看牙医。根据病情轻重,治疗方法也不同:
轻度牙周炎:通过洁治去除牙结石,配合药物,改善刷牙方法。
中度牙周炎:可能需要做龈下刮治,去除牙龈深处的牙结石和感染组织。
重度牙周炎:有时需要配合牙龈手术、骨移植等治疗,的牙齿松动可能需要拔除。
需要注意的是,牙周病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,需要定期复查维护。就像糖尿病、高血压一样,牙周病也是一种慢性病,需要长期管理。
青少年: 这个阶段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炎,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刷牙习惯。
孕妇: 妊娠期牙龈更容易肿胀出血,孕前好做一次口腔检查。
中老年人: 随着牙龈自然退缩,牙根暴露更容易龋坏,需要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。
糖尿病患者: 血糖控制不好的人牙周病风险更高,需要更严格的口腔护理。
后想说,牙齿健康不只是美观问题,更关乎生活质量。想象一下,如果五六十岁就开始缺牙,吃饭不香、说话漏风,生活质量会大扣。预防牙周病其实不难,关键是重视日常护理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。一口好牙,才能吃嘛嘛香,笑容自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