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可能不是简单的"上火",而是牙周病在敲警钟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健康编辑,今天想和您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"隐形"。
很多人觉得牙龈出血是刷牙太用力,其实这往往是牙周病早的信使。我们的口腔里住着700多种细菌,当它们长期堆积形成牙菌斑,就会刺激牙龈发炎。初期可能只是刷牙时有点血丝,但如果不干预,炎症就会悄悄向牙根蔓延。
1. 牙龈炎阶段: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,但牙齿还很牢固。这时如果好好清洁,完全可以逆转。
2. 早期牙周炎:牙龈开始萎缩,牙缝变大,可能伴有口臭。拍片能看到牙槽骨有轻微吸收。
3. 中晚期牙周炎:牙齿明显松动,咀嚼无力,时牙齿会自行脱落。这时治疗就非常被动了。
• 每天刷牙不到1分钟(建议2-3分钟)
• 从来不用牙线(牙缝清洁必不可少)
• 吸烟(会让牙龈供血变差)
• 把碳酸饮料当水喝(酸性环境助长细菌)
• 怀孕期忽视口腔检查(激素变化易引发"妊娠性牙龈炎")
1. 对着镜子笑:牙龈应该呈淡粉色,没有明显红肿
2. 用食指按压牙龈:健康的牙龈有韧性,不会轻易出血
3. 观察牙齿排列:突然出现的牙缝可能是牙龈萎缩的信号
很多患者因为怕痛拖着不治,其实现在的超声波洁牙早就不是"刮骨疗伤"了。正规的牙周治疗分四步:
① 清洁(去除牙结石)
② 深层刮治(清理牙根表面)
③ 药物辅助(局部用药控制感染)
④ 定期维护(每3-6个月复查)
分享几个实用小贴士:
• 选小头软毛牙刷,采用"巴氏刷牙法"
• 饭后别急着刷牙,先用牙线清理残渣
• 每年少做1次洁牙
• 吃苹果、玉米这些"天然清洁食物"
• 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)
误区1:"牙齿松动是年纪大了正常现象"
事实:80岁老人也可以有20颗健康牙,关键是防治牙周病
误区2:"洗牙会把牙缝洗大"
事实:牙缝本来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反而更健康
误区3:"治疗一次就能"
事实:需要像护肤一样长期维护,但日常护理得当能大大降低复发率
牙齿是身体不会自愈的器官。如果您已经发现牙龈出血、口臭等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记住:治疗牙周病好的时机,一个是症状刚出现时,另一个就是现在。